这个曾被美国长期垄断的领域
这个曾被美国长期垄断的领域
25日,甘肃酒泉,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两颗卫星及有效载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首次入轨发射成功。
曾几何时,太空探索只是少数国家的专属竞技领域。如今,不仅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还有一大批民营航天企业迅速成长起来。科学探索之外,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也不再是天方夜谭。由商业驱动的新航天时代正风生水起。
曾被美国长期垄断
上世纪60年代,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EarlyBird卫星由美国德尔塔火箭成功送入轨道,开启商业卫星通信服务。商业卫星发射大门打开后,美国长时间垄断这一发射市场。
美国的商业航天与互联网最初发展历程堪称异曲同工:先是政府或军方打基础,然后美国企业进入赚钱途。在载人航天、国际空间站等诸多成就背后,美国航天局更像是个导演,商业公司才是明星。
美国火箭或飞船的设计和建造并不是美国航天局做,而是承包给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完成。从研发到制造,美国航天局一向痴迷外包,向工业界征集最佳设计方案、举行竞标,一直使商业公司处在激烈竞争中,而自己坐收物美价廉的设计方案和设备。
虽然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规划扶持企业进入航天领域,但由于整体水平所限,实际上只有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大公司能够参与载人航天项目。这些巨头虽在原则上遵循市场竞争机制,但它们对美国火箭发射等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导致美国政府和军方对火箭成本和价格等不够敏感。
此外,由于大中型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足以满足当时美国甚至国际市场的需求,发展火箭技术和降低发射成本缺乏动力。
欧美公司仍是主流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美国宣布航天飞机退出商业发射。由于美国此前停止了一次性运载火箭的研制和生产,同期进入商业发射市场的欧洲阿丽亚娜火箭抢得许多商业订单,全球航天进入美欧俄三足鼎立的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日本、印度开始登上竞技舞台。
今天,欧美公司仍是全球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主流。不过,国际商业航天运作和研发创新模式已今非昔比。
2004年,美国在宣布将结束航天飞机项目后加快转型,一年后便启动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项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轨道科学公司(已被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收购)这两位新贵也由此诞生,并迅速崛起,带动火箭发射驶入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道路。
TAG标签:
甲亢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如何去预防梅毒呢
脂蛋白肾小球病吃什么好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方法